中国工业机器人由守转攻花了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3-09-22 09:14:29 浏览量:632 【返回上一页】
蒸汽机推动了**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点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的新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场。
相比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正是看得见的星辰大海。
在之前的《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与挑战》中,我们讨论过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本篇我们聚焦工业机器人,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四十年发展之路。
1959年,美国推出世界**台工业机器人,当时的功能还十分简单,只能用于定点搬运东西,196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台工业机器人,开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之路,在那之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尚属新生物种。直至二十年后的1982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国内**台工业机器人,拉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序幕。 但起步期并不顺利,多年下来,国内工业机器人没有出现厚积薄发的一幕,归根结底,当时中国的制造业基础非常薄弱。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等工业机器人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仍然是星星点点;再者工业机器人是跨多学科的高技术壁垒行业,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而当时国内高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工业机器人的科研需求,甚至连进口设备的调试、维修也受制于人...
由于起步晚,国内机器人企业无法直面海外巨头的竞争,施展拳脚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只能从低端市场谋求突破。虽然国内相继研制出了点焊、喷漆、切割、搬运等用途的工业机器人。但是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这个阶段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低端应用需求。低价、高性价比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标签。
虽然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年装机量超过排名其后的日本、美国、韩国、德国之和,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很大,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
落后并不是意味着妥协,中国工业机器人落后国外20年的差距,成为无数企业的追赶动力——大量国内企业前赴后继地加入国产化突围战队,挑战海外老牌企业,海尚便是其中之一。
在核心部件方面,目前已有不少国内厂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以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为例,减速机属于高精密度产品,技术门槛高,行业壁垒大,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之一,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在逐步进行,但在高端市场仍有较大差距,核心产品技术仍有待突破。
海尚集团从创立伊始便主攻高精密减速机领域,一直是国产减速机领域的佼佼者。紧扣市场需求,自主研发的高精密轴承系列减速机,具有高精密、承载高、宽速比等诸多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诉求。
随着全球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对于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仓储物流以及家装建材等行业,工业型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更为强烈;政策利好助力下,推动工业机器人成长导向工业机器人的趋向也愈加明显,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四十年不懈追赶,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再到系统集成,都有不少杰出的中国企业代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从当年仰慕海外品牌蜕变到现在自强自信的阶段。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延伸到光伏、锂电、风电等新兴制造业,从技术上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国内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势必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面向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新时代,中国队已经率先拿到了入场券。
从零起步到以国外为师,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世界格局有望被重塑,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精彩篇章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