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积极围绕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业展开激烈竞争。顺应趋势,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研究以及生产、实践不断推进,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在“机器换人”、“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历经重塑,也将焕发新的活力。
202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28亿美元,最近5年年复合增长约为12%。而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约为20%,工业机器人占比约为66%,遥遥**于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按机械结构可分为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工厂用物流机器人(AGV)等,其中多关节型机器人在全球和中国均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可应用于所有工业领域,以焊接、装配和搬运领域应用最多。伴随着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而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加速国产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年装机量超过排名其后的日本、美国、韩国、德国之和,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很大,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减速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我国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技术有一定差距,造成不能完全自给自足的局面。所以,在成本可控、差异化/定制化等需求背景下,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减速机属于高精密度产品,技术门槛高,行业壁垒大,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之一,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在逐步进行,但在高端市场仍有较大差距,核心产品技术仍有待突破。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三大件国产化率近些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具体来看,减速机的国产化率较高,且每年的渗透幅度也最为明显。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优质的机器人厂商开始崛起,份额逐渐提升、替代进程不断加速。
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以形成有力态势。
中国是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工业机器人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具备开发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先天优势,这将会成为国产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另外,近年来,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兴起,对于此类行业,外资品牌的优势并不大,国产品牌有望利用本土化的服务与资源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随着**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文件,证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国内制造业“机器换人”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将为我国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提供支持,并为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建成创新型**做出重要贡献。